2025年强基报名已经全面结束,以下汇总了今年39所强基院校的报名人次、招生进度、新亮点和优劣势分析,并给予备战信息学竞赛的同学们给予学习规划建议。
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
2025年强基计划共计39所院校招生,统计全国报名共计1097068人次!相较2024年的930085人次,上涨近16.7万人次。
全国报名人数排名前五位的名校包括:北京大学
报名人次5.2万+;清华大学
报名人次4.6万+、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名人次4.5万+、北京理工大学
报名人次4.4万+、中山大学
报名人次4万+。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报名人次在3万以上,为院校特色鲜明的综合型院校。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招生专业较少,报名人次1万+。
2025年强基计划录取流程
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亮点
2025年强基计划大面积扩招,“小破格”范围拓宽,招生专业进一步放开,专业设置更丰富,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具体化、强基转段落地等一系列利好下,报名人次小幅上涨。今年录取不会比往年容易,因为强基计划本质上是择志导向下的拔尖选拔,报名热度上涨,生源质量也随之上涨,高校严控选才标准。虽然招生计划有所扩招,但同时竞赛破格政策收紧,部分高校对竞赛破格入围条件进行了调整,对破格生来说,破格入围机会减少。并且校测笔面试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报名成功的考生要认真备高考和校测,争取顺利上岸。
今年不少高校在招生专业及计划部分不仅延续了王牌专业的招生趋势,而且新增培养方向大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进一步储备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培养兼备数学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的人才;武汉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智能科学培养方案(方向),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培养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刘睿介绍,“北航2025年强基计划新增了4个专业方向,包括航空航天类下的空天材料、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物理学专业下的电子科学方向,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下的量子信息方向。总计划增加了50人的招生名额。”
此外,在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上,部分高校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中淡化对竞赛成绩的要求,甚至取消了“高中阶段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第二类报名条件,以高考成绩为重要参考标准。
如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均取消了五大学科竞赛银牌以上奖项的破格入围标准。
在破格入围方式上,单科成绩“破格入围”的方式仍然存在,但部分学校进一步细化了破格入围的规则。如华中科技大学相比去年,在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对各专业高考单科成绩的破格入围条件和要求细化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专业要求高考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物理学专业要求高考物理单科成绩为满分;化学、基础医学专业要求高考化学单科成绩达到满分的98%及以上。”中南大学完善校考评价体系,分科学思维、创新想象、公民素质、人文素养、学科特长5个方面对考生进行面试考核。
在培养方式上,试点高校普遍采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等方式进行培养,为学生配备了一流的师资条件、科研资源。
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陈琳介绍,南京大学强基计划中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采取“3+1+X”的人才培养模式。 “1”是指本研过渡阶段,达到研究生转段要求,就可以在大四上学期申请进入过渡阶段进行学习;“X”可以是硕士阶段或者直博。
强基计划进入第六个年头。据悉,2020年、2021年第一批、第二批录取的强基学生已顺利完成本研衔接,其中,超半数学生直接转入博士阶段培养。强基计划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了一批批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的利弊分析
对于全市头部学生,强基计划可以作为一个冲击985名校的备选。客观分析强基计划的利弊,帮助优秀的学生及家长综合权衡利弊。